據中國氣象局最新消息,過去一年間,各地各級氣象部門大力推進智慧農業“氣象+”賦能行動,在保障糧食減損增收、助力鄉村防災減災等方面成效顯著,鄉村振興氣象服務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上,氣象部門精準做好關鍵農時氣象服務,同時對國內外主要糧食產量進行預報。開展了全鏈條、伴隨式且精細化的農業氣象服務,還與農業農村部門攜手發布國省級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各地依據干熱風預警積極采取“一噴三防”等措施,成功助力冬小麥減災增收約30億斤。以精細化的病蟲害預報為指導,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相較于2021年大幅減少41.6%。中國氣象局積極開發云水資源,過去一年共執行人工影響天氣飛機作業1363架次,地面作業4.9萬次,有力推動了農業的豐產豐收。此外,氣象部門還將氣象信息全面融入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為200余萬涉農人員提供服務。
在氣象服務特色農業領域,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共同建設了第三批10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至此累計共建省級特色中心達117個。中國氣象局首次開展“中國天氣”品牌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賦能208個節氣品牌,覆蓋人群超十億。氣象部門率先構建的部門聯合會商、實時監測和短臨預警工作機制,在鄉村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汛期多次幫助山區、偏遠地區村民在危險來臨前及時撤離。氣象預警信息已全面接入全國123萬個應急廣播終端,農村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