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寒冷的冬季,部分地區持續低溫寡照以及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的風險顯著增大。為了提前做好應對措施,主動防范災害性天氣給蔬菜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聯合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蔬菜專家指導組、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冬季蔬菜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

一、防范應對持續低溫寡照天氣
(一)選用抗逆品種,培育壯苗。北方設施蔬菜產區應當挑選耐低溫弱光、坐果能力強且抗病的茄果和瓜豆類蔬菜品種。采用生物基質進行育苗,并且適當控制水分,防止出現徒長苗、高腳苗后再定植入棚。南方露地蔬菜產區則要選擇耐低溫寡照的葉菜類、根菜類和果菜類蔬菜。在蔬菜出苗之后,要合理控制水分和肥料,避免出現弱苗。
(二)加強保溫蓄熱,提高地溫。對于設施蔬菜,要在設施外設置防風屏障,同時在設施內進行多層覆蓋,以此加強保溫蓄熱。需要注意的是,農膜與蔬菜之間應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離,防止葉片接觸農膜而發生冷害。可以在蔬菜行間撒施谷殼灰、草木灰、火土灰、麥糠等,或者在畦面和蔬菜上覆蓋秸稈、稻草等,這樣能夠提高地溫,減輕低溫危害。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加熱設備來增加溫度。對于露地蔬菜,在災害天氣來臨前2天的晴天,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的方式澆灌一次防凍水,防止地溫急劇下降。在低溫天氣時,苗期蔬菜可以用小拱棚進行保溫,大田蔬菜可在田間設置擋風屏障。
(三)適時人工補光,增加光照。在設施內安裝補光燈,可選用功率1000W左右的白熾燈泡,每隔10米放置1盞,每天進行4小時的補光。如果沒有人工補光條件,要通過早揭晚蓋保溫覆蓋物的方式,保證光照時長。及時進行整枝吊蔓,減少植株之間的遮擋,適時通風以減少棚膜表面的水珠,還可以在溫室北墻張掛反光膜,增加溫室內的光照。
(四)加強生產管理,控水控氮。在低溫寡照的天氣條件下,要適當減少澆水和追肥的次數。如果蔬菜出現缺水萎蔫的情況,應選擇在晴天時進行膜下滴灌或膜下澆小水,并隨水追肥,追肥應以多元復合肥為主,避免偏施氮肥。也可以葉面噴施適宜濃度的蕓苔素內酯等抗冷誘導劑,同時以0.3%復合肥和0.2%氯化鈣作為追肥,提高植株的抗性。
(五)及時通風降濕,防控病蟲。北方設施生產要科學調控空氣濕度,及時進行通風,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進行通風。及時摘除病葉、老葉、黃葉,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南方冬季低溫寡照往往伴隨著高濕度,容易誘發露地葉菜灰霉、猝倒、菌核等病害,要及時噴施低毒低殘留廣譜性殺菌劑,防止病害蔓延。
二、防范應對雨雪冰凍天氣
(一)關注天氣變化,保溫增溫。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提前對蔬菜生產設施進行維護加固,對于老舊設施或者跨度較大、骨架已變形的設施,要支設立柱進行支撐加固,修補破損的棚膜。在強降溫來臨之前,在溫室采光面覆蓋保溫被,內部增設防寒幕,密封棚室棚膜,利用補光加溫設備增加光照和溫度。露地蔬菜可以在植株上覆蓋塑料薄膜、無紡布或遮陽網等,天氣轉好后適時撤去,但要注意在冰雪天氣結束當天不宜立即撤去,避免冰雪消融引起極端低溫。
(二)提高植株抗性,防控病害。在雨雪冰凍災害來臨之前,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0.3%硝酸鈣和1%葡萄糖混合液,或者0.5%氯化鈣混合1%葡萄糖液(0.01%蕓苔素內酯2000—3000倍液或1%白砂糖水溶液),增強植株的抗性。也可以采用“壅土護根”的方法,在畦溝或植株行間撒施適量的農家肥,中耕時將土和農家肥培于蔬菜根旁,以提高地溫、提供營養。在雨雪冰凍災害期間,選用煙劑、微粉劑防治低溫高濕病害。災害過后,及時清除田間的死株、病株及受凍植株,噴灑一次多菌靈、百菌清等低毒低殘留廣譜性殺菌劑,強化病害預防。
(三)及時清溝掃雪,挖溝排水。在雨雪冰凍期間,要及時清掃設施頂部及周圍的積雪,尤其在大雪時要邊降雪、邊清除,并且加強夜間除雪。如果棚頂積雪無法及時清除,存在棚室坍塌風險時,要及時破膜保棚。冰雪災害過后,要盡快清理疏通圍溝、廂溝和畦溝,清理田間積雪,加快排水,降低菜田地下水位及土壤濕度。對于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田塊,要加深溝渠或加挖排水溝。
(四)適時揭被透光,避免凍害。天氣轉晴后,要適時逐步漸進式揭開保溫被,防止蔬菜突然見光導致葉片急性萎蔫。若發生葉片萎蔫應立即蓋上,等恢復后再揭開,反復數次直到植株不再萎蔫后再轉入正常揭蓋管理。蔬菜萎蔫時可噴施清水或1%的海藻酸溶液。晴天中午要及時通小風以消霧透光。露地蔬菜要及時清除植株上的積雪,避免升溫后在葉面形成冰凌,造成凍害。
(五)做好搶收搶播,降低損失。在災害來臨前,要抓緊搶收成熟的蔬菜。災害發生后,要及早采收具有商品性的蔬菜,減少損失。對于嚴重受凍的蔬菜,在天晴時抓緊翻犁,待氣溫回暖后改種小白菜、生菜、芥菜、菠菜、茼蒿等速生類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