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送菜公司
推薦 綠色食品有賴綠色原料基地支撐
發布時間:2017-01-31 發布者:首宏水果配送中心 所屬類別:水果知識
一些具有現代化設備的食品加工企業,呈現了由于缺乏綠色原料基地的支撐而消費不出綠色食品的為難現象。
遼東半島有一家大型果汁加工企業,斥資上億元從國外全套進口先進消費設備,年產各種果汁5萬多噸。企業的榨汁機、超精過濾機引自瑞士,可保證果汁低雜質、高透光率,無菌灌裝機來自美國、意大利,高溫霎時滅菌設備能在幾秒鐘內殺死細菌,原料水果經過挑選后停止酸洗、堿洗、榨汁和灌裝,整個工序都在管道中封鎖停止。這家企業已投產四五年,申辦綠色果汁也停止了一段時間,但在當地綠色食品名錄上,記者依然沒有找到其消費的產品。
據有關部門引見,主要緣由在于水果消費中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失控,使果汁失去"綠色"根基。綠色食品不只對加工環節有嚴厲的衛生請求,還對原料消費中的肥料、農藥(獸藥)、飼料運用以及水、土壤質量等有明白規則。有關方面對當地初步監測發現,果園土壤中農藥、重金屬超標,果品中也存在著藥、肥殘留超標問題。
這家企業遇到的問題在東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水果大省遼寧的果園面積達1100多萬畝,但綠色水果基地僅在遼南一帶有7萬多畝,年產水果5萬多噸,分別占全省的6.25‰和1.4%。省綠色食品中心主任張勇說,全省綠色水果比例太小,至于綠色果汁,目前還沒有一家。假如打出綠色大旗,企業的市場份額無疑會進一步擴展。
一家一戶的分散運營,滯后的社會化統一效勞,是招致果樹消費粗放落后、藥肥超標的一個重要緣由。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和標準化消費流程,果農只憑經歷侍弄果樹。為追求產量,果農們拼命上化肥,一棵樹要上10多公斤,大大超過了限定用量。曾以皮薄、酸甜適口而稱雄國內市場的遼寧國光蘋果,如今口感大不如前,保脆時間也縮短了,早已被外地的紅富士擠出了鮮果市場,500克兩三角錢 也少有人問津。
在國際農產品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非綠莫入”已露端倪。入世后,許多國家在取消關稅壁壘的情況下,注重設置"綠色壁壘"保護本國市場。失去"綠色"就可能失去一大片市場。幾年前遼西某市與日本簽訂了2000噸的紅富士蘋果供銷合同,由于農藥化肥殘留超標,結果只選出6噸合格產品,次年的合同自然化為泡影。近年一些食品加工企業消費的食品,也多次發生因農藥殘留或重金屬超標而被退貨索賠的事件。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東北一些地區開始注重農產品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黑龍江省政府投資5000多萬元用于綠色食品產業,吉林省則舉辦“綠色食品展銷周”引導綠色產業發展,遼寧省今年計劃將綠色食品基地監測面積擴展到1000多萬畝,綠色食品總產量力爭達到50萬噸以上。
中國農業編輯
(記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