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率領外鄉企業勝利阻擊白家米線入侵的、云南排名第一的米線餐飲企業橋香園過橋米線,正遭遇創業23年來最大內訌。曾經白手起家、患難與共的創始人江俊、江勇兩兄弟,行將對簿公堂。哥哥江勇向弟弟江俊索賠紅利3184萬元。近日昆明市中院已正式受理江氏兄弟合伙糾葛一案。
質量下滑、就餐環境差、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員工流失嚴重 橋香園的一系列問題早已見諸報端。“兄弟倆都忙于糾葛,無視質量,很難協調一致。”一接近江氏兄弟的人士說。
“我如今對企業很擔憂。”11月3日,賦閑在家的江勇在電話中顯得很無法。哥哥索要紅利的背后,本質是兄弟倆對企業控制權的搶奪。
從攜手到反目
一筆紅利成為了訴訟的理由。
江勇在訴狀中稱,自2008年8月,江俊與其別人成立了“云南江氏兄弟橋香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餐飲管理公司”)至今,江俊應用掌控財務的權利,回絕給付本應分配給江勇因運營連鎖店在昆明所開店紅利3184萬元,并將其存入本人的銀行賬號或劃到餐飲管理公司賬上,其行為嚴重損傷了江勇的合法權益,江勇請求索賠應得的利益。
江勇把弟弟、餐飲管理公司董事長江俊列為第一被告,“昆明江氏兄弟橋香園過橋米線連鎖店”列為第二被告。
橋香園連鎖店成立于1995年,現有員工1500余人,近年來,無論是銷售額、開店數量還是效益,可謂云南米線業的第一位。這是1983年從云南蒙自“中國過橋米線之鄉”走出來后,江氏兩兄弟多年共同創業的結晶。兄弟二人還注冊了“橋香園”、“江氏兄弟”兩大商標,現已成為云南省著名商標。
2002年,兄弟倆寫了一紙書面協議,明確連鎖店二人共同運營,各占50%股份,房產和土地的所有權也一人一半。協議還對橋香園加盟店的歸屬和運營管理做了劃分,具體到不同片區歸誰管理。在業務上,雙方約定,江勇是大內主管,江俊負責市場和財務。
矛盾出如今餐飲管理公司上。江勇告訴記者,本人一直不知道弟弟另外成立了公司。江勇通過工商資料查詢,才發現早在2008年注冊成立的餐飲管理公司,發起人包括江俊和其他管理者,并沒有本人的名字。
江勇的代理律師、云南云鼎律師事務所劉剛說,經過調查取證,餐飲管理公司將連鎖店旗下的昆明多數橋香園分店注銷,后在相同地點,以相同設備重新設立分店,以餐飲管理公司分公司的名義注冊。“分店本屬于連鎖店的資產。不管連鎖店的企業性質做過多少次變更,但江氏兄弟二人之間有合伙關系。分店的注銷,包括債權債務和利潤分配,江勇既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也有該享受的權益。”劉剛說。
11月3日,記者致電江俊未果。
“我們倆首先是戰略上不一致。”江勇說,從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餐館做到享譽全國的知名連鎖企業后,江俊想走高端,然后上市。但江勇認為,要走大眾化路線,繼續做老百姓喜歡的餐飲。上市雖是好事,但時機尚不成熟。
今年7月31日,橋香園召開董事會,免去了江勇餐飲管理公司副董事長的職務。二人矛盾進一步激化。
至于江勇被免職原因,橋香園網站稱,“近幾年,有關橋香園質量下滑、就餐環境臟亂差、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等一系列問題見諸報紙、網絡。”“公司認為一些原高層管理人員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置消費者權益和員工權益于不顧,是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公司已于2011年7月份解除了包括江勇在內的部分管理人員職務,由董事長江俊全權負責橋香園業務,并以此為契機掀起了 二次創業 的改革活動。”
橋香園危機
該公司網站顯示,除菜品、環境衛生屢被媒體曝光外,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據記者所知,該企業職業經理人也換了幾輪。
除了連鎖店為二人共同創辦,兄弟倆還攜手成立了云南江氏兄弟飲食文化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特許加盟,以將“橋香園”品牌推向全國。據劉剛說,該文化公司雙方所持股份幾乎各占一半,但江俊略微多一些。
從1999年至今,橋香園品牌以云南為根據地,北上東北、華北和北京,南下廣州、佛山,東到上海和南京,西入西安、重慶。到2008年末,光橋香園北方公司就多達25家店,其中自營7家,加盟18家。
“省外不少地區的擴張已經撤了。”上述人士說,原因是加盟店很難監控。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和云南還在繼續加盟,其他地區已暫停。
“分紅利只是一個信號。一旦訴諸法律,公司的收入、利潤都要被查賬。”有知情人士稱,一旦提出分資產,江氏兄弟“江山”很可能遭受重創。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家族企業研究所副所長朱建安認為,兄弟合作制的家族企業,在華人企業里,少有合作很愉快的,大多數以控制權為由和平分手,或通過訴訟來解決。
東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
服務熱線:134-804-11888
聯系人:蘇首宏
電子郵箱:815665333@qq.com
QQ:815665333
網址:www.hflo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