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洪梅全鎮出色落實村級綠化項目達26個,種植苗木數量多達4366株。目前,綠美小園累計數量達到175個,口袋公園累計有16個,順利且圓滿地完成了本年度的鄉村綠化種植任務。
其中,作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的金色水鄉稻田項目,進展十分可觀。如今,該項目一期工程施工進度已完成90%,農田早造水稻種植面積為1920.9畝,綠化種植更是已完成100%,預計在今年內基本建成。
綠色,一直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自開展綠美東莞生態建設以來,洪梅高度重視,將綠美生態工作納入“百千萬工程”工作重點并積極推進。如今,洪梅大地上一片片新綠不斷涌現,正逐漸成為一道道亮麗的新風景。這些新綠不僅推動鎮容村貌實現了增“顏”提“質”,還積極構建起了綠美洪梅生態建設的全新格局,為洪梅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勁的“綠動力”。
見縫插“綠” 打造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以前村里河水渾濁不堪,而且也沒有垃圾分類固定投放點。但經過改造之后,現在一河兩岸的景致變得十分美麗,還修建了口袋公園。閑暇的時候,我帶著孩子們來這里逛逛,感覺特別舒適。”家住新莊村的彭阿姨不禁感慨鄉村發生的巨大蝶變。
在洪梅,通過見縫插“綠”的方式建設口袋公園,讓整個城鎮變得更加綠色、宜居。這一舉措為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擁抱“詩和遠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口袋公園的建設工程規模不大,但卻真正地惠及了廣大群眾。“口袋公園”的建設采用織補式、碎片化的模式,就像一顆顆玉珠散落在洪梅的大街小巷。它們以“方寸之美”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為村民提供了茶余飯后休閑的“歇腳地”。
近兩年,洪梅將鄉村風貌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切入點和重要發力點。一方面努力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加大“見縫插綠、留白增綠、補植增綠、應綠盡綠”的工作力度,致力于打造“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鄉村美麗景致。洪梅充分利用村居房前屋后整治出來的閑置土地打造“綠美小園”(包括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有效增加了綠化面積,大力提升了鄉村的“顏值”。
去年,洪梅各村(社區)已經成功建成160個“綠美小園”和5個碧塘。到了2024年,洪梅計劃建設“綠美小園”25個,上半年就已經完成了15個。并且在建設過程中,洪梅在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力求為市民打造一個個更加舒適、美觀、生態的休閑空間。
“和以前相比,我們村的村容村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看到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也更有動力去裝扮好自己的房前屋后,為自己的庭院增添更多的綠色和色彩。”談及村里的變化,洪屋渦村村民陳叔滿臉高興。
一戶呈現一景色,一院宛如一畫卷。美麗庭院的打造既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顏值縮影”。洪梅充分發揮婦女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倡導美麗庭院建設。通過實際行動,繪就了“百千萬工程”和美鄉村的嶄新畫卷,讓鄉村處處呈現出步步皆景、處處怡情的美好景象。
自美麗庭院示范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洪梅建立了“村干部創領+黨員帶頭+巾幗志愿推動+群眾響應”的長效機制和精細化管理模式。在這一模式的帶動下,村民充分利用“五邊四旁”的空間,因地制宜打造了“綠美小園”“美麗庭院”等生態景觀共計237處。
如今,“美麗庭院”在洪梅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推動鄉村從“一處美”向“一片美”不斷遞進。原本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搖身一變,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小園”。這些“四小園”讓村莊實現了“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兼修,使得鄉村建設愈發綠意滿眼、花果飄香。“美麗庭院”和“綠美小園”建設以小切口推動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大行動,引導村民形成自主維護環境的習慣,共同守好門前空間,扮靚自己的家園,真正實現了“推門聞香”的美好愿景。
栽一片、活一片、綠一片、美一片,洪梅正加快推進從“綠起來”到“美起來”再到“富起來”的轉變進程。通過不斷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宜居宜業的空間,推動經濟實現綠色轉型,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水鄉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