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召開2025年度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努力搶占世界熱帶農業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加速發展熱帶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以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科技力量。

2024年,在中國農業農村部黨組的堅強引領下,在海南、廣東等熱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國熱科院高標準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科技創新成績斐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17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其中包含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代碼體系新增“C1313熱帶作物學”二級學科代碼,推動形成了熱帶農業基礎研究支持的整體合力;在保障國家戰略物資安全供給、提升農產品產能以及促進農民增收等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取得新的進展。
在科技支撐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以及熱區鄉村振興方面成效顯著。中國熱科院切實落實科技支撐海南縣域經濟“一所對一縣”行動,繪制了17個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全產業鏈“一張圖”,遴選10位“科技鏈長”,選派專家進村入戶開展周年服務。實施“科技入鏈”行動以培育壯大中國熱區特色產業,推進央地協同合作;編制產業報告,科學引導草果、牛油果、沉香等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服務優質企業聯農帶農;推廣橡膠林下種植食藥用菌、香料飲料等模式,千方百計提高膠農收入。通過分享熱帶農業知識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發展動力,培訓鄉村各類人員達2.11萬人次,科普大眾297萬人次,熱帶植物有故事叢書入選科技部全國優秀科普圖書。全力應對超強臺風造成的嚴重災害,為災后農業恢復生產提供支撐。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穩步推進。中國熱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持續提升,“中熱1號”香蕉、“中熱1號”番木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等一批新品種新技術實現授權轉讓。在海南崖州灣科技城掛牌建設熱帶農業科技概念驗證中心,成功孵化科技企業20家。“中熱科技”“海南興科”等品牌全網被提及次數增加30%,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同時,國際科技合作穩步前行。中國熱科院成功舉辦全球熱帶農業創新大會,承接阿聯酋向中國捐贈的第二批23500株椰棗樹苗;獲批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中國—剛果(布)現代農業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實施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標志性“小而美”惠民生項目;持續為FAO“一國一品”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全力支撐中國—FAO—斯里蘭卡南南合作,實施木薯產量倍增計劃,讓我國熱帶農業科技在全球熱區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熱科院院長黃三文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國熱科院將銳意進取、持續奮斗,把“忠專實”“勤正廉”要求貫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高標準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一是全面做好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系統謀劃全國熱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規劃,謀劃申報建設重大科技平臺,深入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二是高水平支撐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和熱區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高熱帶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深入實施“科技入鏈”統籌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建設“科技成果超市”,支撐壯大農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三是高質量服務海南自貿港和南繁事業跨越式發展,充分利用海南“三度一色”優勢,對標“五向圖強”,支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推進科技支撐海南縣域經濟“一所對一縣”行動,全力支撐南繁硅谷建設。四是高站位開展“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和南南合作,拓展完善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建強國際合作隊伍,加強多雙邊科技合作伙伴關系建設,擴大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