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是最好的養生法
1、促進血液循環
體溫與血液循環有密切的關系,熱水沐足可以改善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環。有人做過測試,一個健康的人用40-50℃的水浸泡雙足30-40分鐘,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10-13倍。
2、促進新陳代謝
熱水泡腳促進了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調節各內分泌腺體分泌各種激素,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激素等等,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
3、消除疲勞
研究發現,運動員在經過一天劇烈運動后,每公斤血液中平均含有30毫克的乳酸,用43℃的水浸泡雙足30分鐘后,進行采血檢查,約下降5毫克,經過一段沐足時間,血液中的乳酸降低20毫克左右,恢復到幾乎感覺不到疲勞時血中的乳酸水平。
4、改善睡眠
足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用熱水泡腳的溫熱刺激反射到大腦皮層,對大腦皮層起到抑制作用,此時人處于安靜休息狀態,從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癥。
5、祛病保健
中醫講“上病下治”,泡腳時加一些中藥,可以起到祛病保健的作用,這就是古代最早的足療法。因而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很重視對雙腳的保養,并用泡腳來防病治病。
記住這10個泡腳方
1、關節炎:泡腳+雞血藤
一到天氣變化時,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膝關節就疼痛、屈伸困難,像這種情況,花幾十塊錢就能讓疼痛減輕,甚至消失。
雞血藤50克
威靈仙50克
甘草50克
把這幾味藥合起來,加入2000毫升水,放到火上煎半個小時,然后把藥汁倒入木盆里。待水溫合適時開始泡腳。
2、糖尿病足:泡腳+紅花
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若經常用紅花泡腳,不僅能有效防治糖尿病足,還可預防其他糖尿病并發癥。
具體方法是:
紅花10 克
艾葉20 克
蘇木10 克
生甘草10 克
沒藥10 克
草烏10 克
川芎10 克
透骨草30克
伸筋草15 克
將以上藥品煎熬成汁,倒入足盆中,加適量開水,趁熱氣先熏腳,待水溫合適時再用藥液洗腳和泡腳,注意水溫不能過高,以免發生燙傷。(需要注意的是,糖友必須足部沒有破潰的,水溫控制在37℃-40℃之間。)
3、治腳氣:泡腳+苦參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主任醫師高清順介紹,有腳氣的人,洗腳時加點苦參,腳氣就會好一些。
苦參15克
花椒10克
綠茶10克
倒在2500毫升的熱開水里,再倒入50毫升陳醋,浸泡兩小時,用此藥汁泡腳30分鐘。連續泡一周,一般情況下,腳氣就會大大減輕。
4、助降壓:泡腳+菊花
北大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介紹,血壓高的人除了日常服藥外,不妨泡腳時加點菊花。
菊花
枸杞
桑葉枝
丹參
冰片
少許煎藥泡腳,泡腳時宜用深一些、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要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5、手腳冰涼:泡腳+生姜
生姜在中醫上屬于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取15-30克的生姜(將其拍扁)
加入小半鍋水
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后,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泡腳。
6、支氣管炎:泡腳+艾草
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又被稱為“醫草”。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姜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7、消腫:泡腳+桂皮
如果身體出現水腫時(比如腿部水腫),可以選用可以用桂皮15克煮后泡腳,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8、失眠:泡腳+花椒
用花椒泡腳也是國醫大師陸廣莘養生最愛,陸老認為,用花椒水泡腳比用熱水泡腳促進睡眠效果更好。其實方法也很簡單,用一個棉布包50克花椒,用繩系緊,加水煮開后用這個水泡腳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復利用,用一個星期左右再換新的就可以了。
9、皸裂:泡腳+橘子皮
很多南方人,習慣了南方的濕潤,到了北方,干燥的天氣,手腳就開始出現皸裂,抹什么都不見效。不妨用橘子皮泡腳可以增強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皮膚干燥。
先用一小杯開水沖泡一個小時,再倒在盆里兌上熱水,泡手泡腳,還一邊用橘子皮在腳后跟等最干燥部位反復擦,兩三天后手腳的干裂就會大大緩解。
10、足跟痛:泡腳+醋
有的人經常足跟痛,難以走路。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消除足跟痛可以在泡腳時加點醋。
取1000毫升食醋加熱至沸騰,待溫度適宜時,浸泡患腳,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連用15天為1個療程。不僅可以祛除風濕,讓雙腳獲得舒緩,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助于消除霉菌、腳癬、皮膚病等。